|
本帖最后由 侦云取势 于 2024-4-14 00:30 编辑
黄精是中医的四大仙药之一,与人参、灵芝、茯苓齐名,黄精在神仙道教故事里是最常见的一味药物。
《西游记》第一回曾讲述“(孙悟空率领)众猴采仙桃,摘异果,刨山药,劚黄精,芝兰香蕙,瑶草奇花……”,“
熟煨山药,烂煮黄精,捣碎茯苓并薏苡,石锅微火漫饮羹。人间纵有珍羞味,怎比山猴乐更宁?”
东晋道士兼医药家葛洪《抱扑子》中谓“昔人以本品得坤土之气,获天地之精,故名(黄精),服之十年乃可大得其益”。
黄精,仙家以为灵草之类,以其坤士之精粹,故谓之黄精。久服黄精可延年益寿,羽化登仙。《本草纲目.草—黄精》
西晋张华《博物志》载:“黄帝问天姥曰:天地所生,有食之令人有不死者乎?天老曰:太阳之草,名曰黄精。饵而食之,可以长生。”
《神仙芝草经》:“黄精宽中益气,使五脏调良,肌肉充盛,骨髓坚强,其力倍增,多年不老,颜色鲜明,发白更黑,齿落更生。
《日华子本草》:补五劳七伤,助筋骨,止饥,耐寒暑,益脾胃,润心肺。
《开宝本草》:味甘,平,无毒。主补中益气,除风湿,安五脏。
《本草纲目》:黄精受戊己之泻气,故为补黄宫之胜品。土者万物之母,母得其养,则水火既济,木金交合,而诸邪自去,百病不生矣。补诸虚,止寒热,填精髓,下三浊。
《药性解》:黄精,味甘,性平,无毒,入脾、肺二经。补中益气,除风湿,安五脏,驻颜色。 按:黄精甘宜入脾,润宜入肺,久服方得其益。实胜于根,花胜于实,但难辨耳。
《景岳全书》:一名救穷草。味甘微辛,性温。能补中益气,安五脏,疗五劳七伤,助筋骨,益脾胃,润心肺,填精髓,耐寒暑,下三虫,久服延年不饥,发白更黑,齿落更生。
《本草备要》:平补而润。平甘。补中益气,安五脏,益脾胃,润心肺,填精髓,助筋骨,除风湿,下三虫。以其得坤土之精粹,久服不饥。气满则不饥。
《本经逢原》:黄精为补黄宫之胜品,宽中益气,使五脏调和,肌肉充盛,骨髓坚强,皆是补阴之功。
《本草分经》:甘,平。补气血而润,安五脏,益脾胃,润心肺,填精髓,助筋骨,除风湿。
《本草经疏》:黄精君,纯得土之冲气,而禀乎季春之令,故味甘气和性无毒。其色正黄,呋厚气薄,十位平中,脾治中焦,故补中。脾十为后天生气之源,故益 气。中气强,脾胃实,则风,湿之邪不能干,故除风湿。五脏之气皆禀胃气以生,胃气者即后天之气也,斯气盛则五脏皆实,实则安,故安五脏。虽非治疗之所急,而为养性之上药。故仙经累赞其能服饵驻颜,久而弥胜矣。
《本草蒙筌》:味甘,气平。无毒。入药疗病,生者亦宜,钩吻略同,切勿误用,安五脏六腑,补五劳七伤。除风湿,壮元阳,健脾胃,润心肺。旋服年久,方获奇功。小儿羸瘦,多啖弥佳。
《本草乘雅》:无缘自生,独得土大之体用,故名黄精。一名戊己芝也。十位乎中,故补中而益中气。为风,所侵而二体失,濡湿泥泞而土用废者,黄精补土之体,充土之用,即居中府藏,亦藉以咸安矣。形骸躯壳,悉土所摄,轻身延年不饥,总属土事耳。
文中“轻身”和“肌肉充盛,骨体坚强,其力倍”等统一概况为“强身健体”,“延年”“长生”“多年不老”等则统一归纳为“延缓衰老”,所以黄精也被称为“仙人余粮”。 现代的《中国药典》记载,黄精性甘、平。归脾、肾经。具有补气养阴、健脾、润肺、益肾作用。可用于脾胃气虚,体倦乏力,胃阴不足,口干食少,肺燥咳,劳嗽咳血,精血不足,腰膝酸软,须发早白,内热消渴。
黄精素来带有神奇的色彩。在古代养生学家乃至医学家眼中,它是一味神奇的延年益寿之品,有“久服成仙”之说。
在历代记载中,黄精更多的是一种仙家服食之品,而有关药用配伍的论述较少。
|
|